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垩白度检测

垩白度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10:25:30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垩白度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垩白度检测:稻米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

垩白,俗称“腹白”、“心白”或“背白”,是指稻米胚乳中因淀粉颗粒排列疏松、间隙充满空气而形成的白色不透明区域。垩白度是衡量垩白在整粒米或整精米中所占面积比例的关键指标,是评价稻米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垩白度的重要性

  1. 影响外观与商品价值: 垩白的存在使米粒呈现不透明的白色斑块,大大降低稻米的透明度、光泽度和视觉美感。高垩白度的稻米在市场上通常不受欢迎,售价远低于垩白度低的优质米。
  2. 关联加工品质: 垩白区域结构疏松,硬度较低。在碾米过程中,垩白粒更容易破碎,导致整精米率下降,增加加工损耗。
  3. 影响蒸煮食用品质: 研究表明,垩白度高的米粒在蒸煮过程中,垩白区域吸水速度快但糊化特性与周围透明区域不一致,可能导致米饭整体结构不均匀,口感稍差,有时光泽度也受影响(虽然影响程度相对外观和加工破碎更小)。
  4. 育种目标的关键: 降低垩白度是水稻高产优质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垩白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品种的市场接受度和经济效益。
  5. 分级定价的核心依据: 在国家粮食收购标准(如GB 1350)和优质稻米标准(如GB/T 17891)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垩白大小)都是划分稻谷和大米等级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企业的采购成本与产品质量。
 

垩白度检测方法

垩白度的检测主要围绕垩白粒率垩白大小(通常用垩白面积占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两个指标进行。随着科技发展,检测方法不断进步:

  1. 传统人工目测法

    • 方法: 从待测样品中随机拣取一定数量(通常100粒)的整精米粒,平铺在垩白观测板(通常为黑色底板)上。操作员在适宜光源下,肉眼观察每粒米是否存在垩白(区分腹白、背白、心白)。统计有垩白米粒所占的比例,即为垩白粒率。对于有垩白的米粒,有时需借助网格板或专用测量尺估测垩白面积占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单粒垩白度,再计算平均垩白度或垩白大小。
    • 优点: 设备简单(仅需垩白板或测量尺),成本极低。
    • 缺点: 主观性强, 结果受操作员经验、视觉疲劳、判断标准差异影响很大;效率低下, 尤其批量化检测耗时费力;精度有限, 对垩白面积估算误差较大;难以标准化: 不同实验室间结果可比性差。
    • 适用性: 小规模快速筛查、教学演示或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作为基准方法写入标准,但实际大规模应用受限。
  2. 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主流发展方向)

    • 方法: 利用专业图像采集设备(如扫描仪、CCD相机配合光照箱)获取米粒的清晰、标准化的数字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算法:
      • 分割: 将图像中的米粒与背景分离。
      • 识别: 识别每一粒米,区分垩白区域和透明区域。通常基于像素灰度值或颜色的差异设定阈值或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分割。
      • 计算: 自动计算每粒米的面积(投影面积)、垩白区域的面积。垩白粒率(%) = (有垩白的米粒数 / 总检测米粒数) × 100%。垩白大小(%) = (单粒垩白面积 / 单粒投影面积) × 100%。样品垩白度通常报告为垩白粒率和平均垩白大小。
    • 优点:
      • 客观准确: 消除人为主观因素,结果一致性高。
      • 高效快速: 可一次性处理数十粒乃至数百粒米,显著提升检测效率。
      • 精度高: 像素级计算,垩白面积测量精度远超人工目测。
      • 数字化存档: 原始图像和处理结果可存储,便于追溯与复核。
      • 功能扩展: 可同时测量粒型(长、宽、长宽比)、透明度等其他外观指标。
    • 缺点: 初始设备投入较高;依赖稳定的成像环境(光照一致性是关键);算法开发与优化需要专业知识;对米粒清洁度和分散排列有一定要求。
    • 适用性: 科研机构、育种公司、大型粮库、米企质检中心、官方质检机构进行精准检测的主流方法。符合GB/T 17891等标准推荐的仪器方法方向。
  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方法: 利用近红外光(波长范围通常700-2500 nm)照射米粒或米粉样品。垩白的存在导致米粒内部结构(淀粉堆积密度、空气含量)变化,从而改变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通过建立垩白度(尤其是垩白粒率)与特定波长处的光谱特征之间的数学校正模型,实现快速预测。
    • 优点:
      • 极速: 单次测量通常在几秒到几十秒内完成,适合大批量样品快速筛查。
      • 无损: 无需破坏样品,可进行在线或活体检测(如育种单株筛选)。
      • 多指标同时检测: 可与水分、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一同检测。
    • 缺点:
      • 间接测量: 依赖模型,模型建立需要大量有代表性的、用标准方法(如图像法)精确测定垩白度的样本。
      • 模型维护: 模型精度受品种、产地、年份等因素影响,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
      • 对垩白大小的预测精度通常低于图像法。
      • 设备昂贵。
    • 适用性: 需要极快速筛查大批量样品的场景,如育种中世代材料筛选、大型加工企业原料入厂快速分等。通常作为图像法的补充或初筛手段。
 

垩白度检测标准

中国主要依据以下国家标准进行垩白度的检测和分级:

  • GB 1350-2009《稻谷》: 规定了各类商品稻谷的最低等级要求,垩白粒率是重要定等指标(如一级籼稻谷垩白粒率≤10%)。
  • 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 这是评价高品质商品稻谷的核心标准。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长宽比≤2.0的米粒检测垩白大小,>2.0的通常只检垩白粒率)有更严格的分级要求(如一级优质籼稻谷:垩白粒率≤10%,垩白大小≤3.0%)。
  • 相关检测方法标准: GB/T 17891本身包含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的检测方法描述(人工法和仪器法原则)。更详细的标准化图像分析方法通常包含在各实验室或仪器制造商的操作规程中,核心是确保成像条件(光源、背景、分辨率)和处理算法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
 

垩白度检测的应用场景

  1. 水稻育种: 筛选低垩白度新品系/品种的核心环节,贯穿杂交后代选择、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全过程。
  2. 粮食收购与仓储: 粮库按国家标准对稻谷进行定等定价,垩白度是核心指标。
  3. 大米加工企业: 原料验收分级、指导加工工艺(碾磨精度)、产品分级与质量控制。
  4. 质量监督检验: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流通领域稻米产品进行质量抽查与仲裁检验。
  5. 科研教学: 研究垩白形成机理、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对垩白的影响、品质改良技术等。
 

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图像分析技术的智能化与微型化: 深度学习算法提升复杂垩白形态识别的精度和鲁棒性;开发便携式、低成本、操作简便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 高光谱/多光谱成像的应用: 结合空间和光谱信息,可能揭示更多与垩白形成相关的内部结构细节。
  • 高通量无损在线检测: 结合近红外光谱或快速成像技术,实现育种田单株、收割机、加工流水线上稻米垩白度的实时、无损、高通量监测。
  • 标准化的进一步完善: 推动仪器检测方法(尤其是图像法)在国家标准中的更明确规定,统一操作流程和算法核心参数,提高不同平台结果的可比性。
  • 垩白形成机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对垩白成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早期预测和精准育种。
 

结论:

垩白度检测是稻米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传统人工目测到现代图像识别和光谱分析,检测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方向快速发展。客观、准确的垩白度数据是保障育种目标实现、体现优质优价、提升我国稻米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垩白度检测将在推动我国水稻产业提质增效、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